关于举办四川师范大学2025年“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预通知
校内各单位: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学联、省级人民政府主办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中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竞赛活动,每两年举办一届,至今已成功举办十八届,分校、省、全国三级赛制。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引导学生努力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积极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提升科技创新和实践能力,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适应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拔尖创新人才,选育 2025 年“挑战杯”四川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下简称“挑战杯”省赛)、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下简称“挑战杯”国赛)优秀项目,学校决定举办四川师范大学 2025 年“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下简称“挑战杯”校赛)。为切实组织好“挑战杯”校赛,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竞赛宗旨
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
二、组织机构
本届竞赛由校团委、教务处、学生工作部(处)·武装部、研究生院共同主办。为加强对“挑战杯”校赛作品选拔工作的领导,学校设立竞赛组织委员会(简称“竞赛组委会”)。组委会主任由学校主管学生工作校领导和主管教学工作校领导担任,成员由党政办公室、学生工作部(处)·武装部、校团委、人事处、教务处、研究生院、人文社科处、科学技术处、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计划财务处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竞赛组委会办公室设在校团委,负责组织“挑战杯”校赛相关活动及评审工作。
各学院成立学院竞赛工作组,由学院院长担任组长,党委副书记和主管教学副院长担任副组长,成员由分团委书记和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组成。党委副书记、分团委书记牵头动员、组织学生报名工作,主管教学副院长及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牵头动员、组织学院教师参赛及作品培育工作,协同推进竞赛相关工作。其他单位参照执行。
三、参赛资格
(一)参赛对象
我校 2025 年 6 月 1 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在校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不含在职研究生)均可申报作品参赛。
(二)参赛方式
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 2025 年 6 月 1 日前两年内(2023 年 6 月 1 日以后)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可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入围“挑战杯”省赛或国赛阶段,每人限报 1 件作品。
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 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 2人;凡作者超过 3 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 3 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的作者必须均为学生。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者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至本专科生或者硕士研究生类进行评审。
对于申报集体作品的作者,可自行组成学科优势互补、专业配备科学、人员结构合理的科研小组或调查研究小组,参赛小组的人数不限,在符合参赛各类别参赛条件的基础上,鼓励跨学科联合组队参赛。每件作品可由不超过 3 名教师指导完成。
四、参赛作品
(一)作品分类
申报参赛的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科技发明制作三类。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的作者限本科生,侧重考核基础学科学术探索的前沿性和学术性;哲学社会科学类支持围绕发展成就、文明文化、美丽中国、民生福祉、中国之治等 5 个组别形成社会调查报告,侧重考核与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的结合程度和前瞻意义;科技发明制作类分为 A、B 两类:A 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 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者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侧重考核作品的应用价值和转化前景。参赛的作品,社会调查报告每篇在 15000 字以内,学术论文每篇在 8000 字以内,社会调查报告可自选上述 5 个组别中的一个参赛。
(二)各类作品提交材料
1.自然科学类作品
(1)申报书
(2)8000 字以内的学术论文
(3)其它支撑材料
2.哲学社会科学类作品
(1)申报书
(2)15000 字以内的社会调查报告
(3)其它支撑材料
3.科技发明制作类(A、B 类)作品
(1)申报书
(2)说明书,需说明作品发明的目的、核心要点和主要功能等
(3)视频,1—2 分钟,展示产品功能
(4)其它支撑材料
其它支撑材料一般包括专利、软著、论文、成果鉴定、专家评价、应用反馈和检测报告等。
(三)作品参赛原则
1.学校鼓励跨学科作品和多学科交叉作品、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作品、已申请或计划申请专利的学生自主研发项目作品申报参赛;鼓励参与教师研究课题的学生,从课题研究中选择符合竞赛要求的部分参赛。
2.2023、2024 年立项的、符合“挑战杯”竞赛要求的省级、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原则上要求参赛。
3.2023、2024 年“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中立项并开展社会调查项目的团队,原则上要求参赛。
4.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中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含本竞赛主办单位参与举办的其它全国性竞赛的获奖作品)等均不在申报范围之列。
(四)优秀作品遴选标准提示
1.注重选题第一。选题是项目遴选的首要标准,优先推荐特色学科项目(特色学科需凸显新颖性和先进行)、前沿学科。
2.注重成果积累。选题敲定后,优先选有相关成果(专利论文等)的人员组队。
3.注重团队搭建。负责人优先由硕士研究生担任,其次为高年级本科生。有成果的人员优先担任负责人,负责人应具备积极有责任心的品质。鼓励博士加入。
六、赛事安排
(一) 院级初赛(2024 年 11 月中旬—12 月底)各学院须组织举办学院“挑战杯”竞赛,广泛动员师生参赛,尤其要动员科研能力强的教师带队指导学生参赛。各学院竞赛应包括报名、资格审查、项目培育、文本评审、答辩评审、提交总结报告六个环节。答辩评审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线上或线下形式开展,相关安排需提前向学校竞赛组委会报备,以便竞赛组委会成员参与、观摩、指导学院竞赛。
(二) 校级复赛、决赛(2025 年 1 月—3 月)
1.参赛作品数额。各学院推荐参加“挑战杯”校赛作品数,原则上不超过学院参赛作品数的 30%。
2.参赛作品报送。请各学院于 12 月 27 日 17:00 前将《四川师范大学 2025 年“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申报书》(附件 1)《四川师范大学 2025 年“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汇总表(例表)》(附件 5)签字盖章的纸质材料报送至狮子山校区生态广场二栋 506,电子版材料打包后以邮件的形式发送至 cscyzx001@163.com。
3.参赛作品资格审查。竞赛组委会办公室于 1 月 13 日前完成对各学院推荐参加“挑战杯”校赛作品的资格审查。
4.参赛作品评审。聘请高校、科协、社科院的相关学科专家或者高科技企业的技术骨干为评审专家,开展评审工作。“挑战杯”校级复赛即对推报校赛作品进行文本评审,评出 30%作品进入“挑战杯”校赛决赛。“挑战杯”校级决赛预计在 2025 年 3 月举行,采取 PPT 陈述答辩的形式进行。根据文本评审和答辩评审情况,评出“挑战杯”校赛奖项,并择优遴选作品候选“挑战杯”省赛。
(三) 推报作品参加省级竞赛(2025 年 3 月—6 月)
1.4 月,开展候选“挑战杯”省赛项目综合评审,择优7遴选优秀作品推报参加“挑战杯”省赛初审。
2.5 月,入围“挑战杯”省赛决赛作品参加省赛终审决赛,由此产生入围“挑战杯”国赛作品。
(四) 推报作品参加全国竞赛(2025 年 6 月—10 月)
1.6 月—9 月,入围“挑战杯”国赛作品参加国赛初审。
2.10 月,入围“挑战杯”国赛决赛作品,参加“挑战杯”国赛终审决赛。
七、竞赛培训
1.各学院需针对本学院参赛作品、团队实际情况,邀请相关专业领域校内外专家,在“挑战杯”院赛举办前开展至少 2 次全覆盖的作品培训。
2.学校将分期分批、分层分类组织开展竞赛培训。分别在院赛、校赛、省赛及国赛前组织开展通识培训、分类培训、针对性培训、一对一指导、集中培训、模拟答辩等。
八、奖励设置
(一)自然科学类、哲学社会科学类、科技发明制作类各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及优秀奖。各等次奖分别约占入围校赛作品总数的 10%、20%、30%和 40%。
(二)“挑战杯”国赛结束后,学校将评选表彰优秀组织单位和优秀指导教师。
1.优秀组织单位的评选以各学院为单位,累计计算参赛作品的参赛得分,奖励总分排名前五的学院。学院总分计算方法为:学院总分=校级竞赛得分+省级竞赛得分+全国竞赛得分。
各等次奖计分方法如下:“挑战杯”国赛主赛道特等奖作品每件计 200 分,一等奖作品每件计 140 分,二等奖作品每件计 80 分,三等奖作品每件计 40 分;国赛专项赛特等奖作品每件计 160 分,一等奖作品每件计 112 分,二等奖作品每件计 64 分,三等奖作品每件计 32 分。“挑战杯”省赛主赛道特等奖作品每件计 100 分,一等奖作品每件计 70 分,二等奖作品每件计 40 分,三等奖作品每件计 20 分;省赛专项赛一等奖作品每件计 50 分,二等奖作品每件计 35 分,三等奖作品每件计 20 分。“挑战杯”校赛一等奖作品每件计35 分,二等奖作品每件计 20 分,三等奖作品每件计 10 分;校赛专项赛一等奖作品每件计 18 分,二等奖作品每件计 10分,三等奖作品每件计 5 分。
2.获得“挑战杯”省赛一等奖及以上奖励的参赛作品,直接认定该作品指导教师团队中的 1 名指导教师为“优秀指导教师”;直接认定“优秀指导教师”不足 20 名时,差额可采用推荐认定方式进行评选,推荐认定的优秀指导教师须为获得 2025 年“挑战杯”省赛二等奖的参赛作品,且该作品指导教师在上届“挑战杯”省赛中指导作品获得二等奖及以上奖励。2025 年推荐认定的指导教师,若已获评上一届推荐认定优秀指导教师荣誉者,不再参加 2025 年推荐认定。
(三)对于推报参加“挑战杯”省赛的作品,学校将给予一定的项目立项扶持金。按照《四川师范大学学科竞赛管理办法》及相关工作需要,对参赛指导教师、学生予以相应竞赛激励。
九、工作要求
(一) 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学院要充分认识“挑战杯”竞赛在推动广大学生参与学术科技实践、发现和培养创新型人才、深化学校素质教育、促进立德树人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要结合学校相关工作部署,将竞赛组织工作与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紧密结合,组建工作专班,加强对竞赛组织工作的领导和具体指导。
(二) 精心组织,加大支持。各学院要整合资源、创造条件,充分调动师生参与竞赛的积极性,加大对项目的指导和培训,不断扩大活动的参与面,努力提高参赛作品的质量和水平。
(三) 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学院要全方位、多层次、有重点地做好宣传工作,使“挑战杯”竞赛品牌在师生中产生更广泛、更深远的影响。广泛宣传典型人物和事迹,引导和鼓励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实践,推动我校大学生学术科技活动深入开展。
十、其它事项
1.竞赛组委会办公室联系方式
联系人:包老师,15882107693;周老师,19122135943;罗老师,13880878219;尹同学,19150502548;康同学,19938016020;李同学,18881513586。
邮箱:cscyzx001@163.com
地址:狮子山校区生态广场二栋 506
2.本次竞赛按组别建有 3 个竞赛 QQ 群,用作交流、答疑,群号分别为自然科学类 436917130;哲学社会科学类 458363180;科技发明制作 A、B 类 436177114;请有需要的参赛作品负责人、指导教师加群交流竞赛相关信息。
3.学校将不予退还各参赛团队报送的作品材料,但对所有报送材料的相关内容进行严格保密,请参赛团队做好作品资料备份。
附件:
1.四川师范大学 2025 年“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申报书
2.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试行)
3.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评审规则
4.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指引
5.四川师范大学 2025 年“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汇总表(例表)
6.近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作品选题
四川师范大学
2024 年 11 月 12 日
附件1:附件6.近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作品选题.pdf (1.95M)
[下载] [PDF阅读] 附件2:附件5. 四川师范大学2025年“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汇总表(例表).xlsx (0.01M)
[下载] 附件3:附件4.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指引.pdf (0.31M)
[下载] [PDF阅读] 附件4:附件3.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评审规则.pdf (0.36M)
[下载] [PDF阅读] 附件5:附件2.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试行).pdf (0.39M)
[下载] [PDF阅读] 附件6:附件1. 四川师范大学2025年“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申报书.doc (0.10M)
[下载] 附件7:【1112定稿】关于举办四川师范大学2025年“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预通知.pdf (0.28M)
[下载] [PDF阅读] 【编辑:校团委 包浩民】
(微信扫描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