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关于举办四川师范大学2023年“挑战杯” 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通知
[共青团四川师范大学委员会]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23年1月7日
  查看:1088
  来源:

校内各单位: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社科院、全国学联、举办地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全国性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实践竞赛,至今已成功举办十七届。大赛每两年举办一次,分校、省、全国三级赛制。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引导学生努力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积极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提升科技创新和实践能力,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适应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拔尖创新人才,选育2023年第十七届“挑战杯”四川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下简称“挑战杯”省赛)、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下简称“挑战杯”国赛)优秀项目,学校拟于2023年3月举办四川师范大学2023年“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下简称“挑战杯”校赛)。为切实组织好“挑战杯”校赛,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竞赛宗旨

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

二、组织机构

本届竞赛由校团委、教务处、学生工作部(处)·武装部、研究生院共同主办。为加强对“挑战杯”校赛作品选拔工作的领导,学校设立竞赛组织委员会(简称“竞赛组委会”)。组委会主任由学校主管学生工作校领导和主管教学工作校领导担任,成员由党政办公室、学生工作部(处)·武装部、校团委、人事处、教务处、研究生院、人文社科处、科学技术处、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计划财务处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竞赛组委会办公室设在校团委,负责组织“挑战杯”校赛活动及评审。

各学院成立学院竞赛工作组,由学院院长担任组长,党委副书记和主管教学副院长担任副组长,成员由分团委书记和教学管理办公室主任组成。党委副书记、分团委书记牵头负责动员、组织学生报名工作,主管教学副院长、教学管理办公室主任牵头动员、组织学院教师参赛及项目培育工作,各成员协同推进竞赛相关工作。其他单位参照执行。

三、参赛资格

(一)参赛对象

我校2023年6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在校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不含在职研究生)都可申报作品参赛。“挑战杯”省赛、“挑战杯”国赛每人限报1件作品。

(二)参赛方式

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距竞赛终审决赛当年6月1日前两年内(2021年6月1日以后)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可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2人;凡作者超过3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3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的,作者必须均为学生。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至本专科生或硕士研究生类进行评审。

对于申报集体作品的作者,可自行组成学科优势互补、专业配备科学、人员结构合理的科研小组或调查研究小组,参赛小组的人数不限,在符合参赛各类别参赛条件的基础上,鼓励跨学科联合组队参赛。每件作品可由不超过 3 名教师指导完成。

四、参赛作品

(一)参赛作品类型

申报参赛的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

(二)参赛作品报送领域及学科类别

1.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包括学术论文和科技建议。要求论证严密、文字简洁、有说服力,经得起理论推敲和实践检验。综合考虑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现实意义等方面因素,侧重考核基础学科学术探索的前沿性和学术性。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仅限本科学生。

2.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包括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可以围绕发展成就、文明文化、美丽中国、民生福祉、中国之治和战疫行动等6个组别形成社会调查报告,也可以按照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6个学科报送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综合考虑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现实意义等方面因素,侧重考核与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的结合程度和前瞻意义。

参赛的作品,调查报告类每篇在15000字以内,学术论文类每篇在8000字以内,调查报告可自选上述6个组别或6个学科中的一个报送。为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所作的各类发展规划、工作方案和咨询报告,已被采用者亦可申报参赛,同时附上原件和采用单位证明的复印件和坚定材料等。

3.科技发明制作类:包括科技发明和技术开发。又分为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制作投入较小,对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须有实物或模型参赛。综合考虑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现实意义等方面因素,侧重考核作品的应用价值和转化前景。

学校鼓励跨学科作品和多学科交叉作品、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作品、已申请或计划申请专利的学生自主研发项目作品申报参赛。

赛事安排

(一)院级初赛(2023年1月中旬-2月28日)

各学院须组织举办学院“挑战杯”竞赛,要广泛动员师生参赛,尤其要动员科研能力强的教师带队指导学生参赛。各学院竞赛应包括报名、资格审查、项目培育、文本评审、答辩评审、提交总结报告六个环节。答辩评审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线上或线下形式开展,相关安排需提前向学校竞赛组委会报备,以便竞赛组委会成员参与、观摩、指导各学院竞赛。

(二)校级复赛、决赛(2023年3月1日-12日)

1.参赛作品数额。各学院推荐参加“挑战杯”校赛作品数,原则上不超过学院参赛作品数的30%。

2.参赛作品报送。请各学院于2月28日17:00前将《四川师范大学2023年“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申报表》《四川师范大学2023年“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汇总表(例表)》的纸质材料报送至狮子山校区生态广场二栋509,电子版材料打包后以邮件的形式发送至scsdtw@163.com。

3.参赛作品资格审查。竞赛组委会办公室于3月3日前完成对各学院推荐参加“挑战杯”校赛作品的资格审查。

4.参赛作品评审。聘请相关学科高校、科协、社科院专家,或高科技企业的技术骨干为评审专家,开展评审工作。“挑战杯”校级复赛即对推报校赛作品进行文本评审,评出30%作品进入“挑战杯”校赛决赛。“挑战杯”校级决赛于3月11日-12日举行,采取PPT陈述答辩的形式进行。根据文本评审和答辩评审情况,评出“挑战杯”校赛奖项,并择优遴选作品候选“挑战杯”省赛。

(三)推报作品参加省级竞赛(2023年4月-5月)

1.拟于4月,“挑战杯”校赛评审专家对候选“挑战杯”省赛项目进行综合考评,择优遴选作品推报参加“挑战杯”省赛初审。

2.拟于5月,入围作品参加“挑战杯”省赛终审决赛,并据此产生入围“挑战杯”国赛作品。

(四)推报作品参加全国竞赛(2023年6月-10月)

1.拟于6月-9月,入围作品参加“挑战杯”国赛初审。

2.拟于10月,入围作品参加在贵州大学举行的“挑战杯”国赛终审决赛。

六、竞赛培训

1.各学院需针对本学院参赛作品、团队实际情况,邀请相关专业领域校内外专家,在“挑战杯”院赛举办前开展至少2次全覆盖的作品培训。

2.学校将分期分批、分层分类组织开展竞赛培训。1月组织开展第一期训练营,按照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科技发明制作类三大类别,分别组织校外专家专题讲座、校内指导教师及参赛学生经验分享交流等。(具体事项另行通知)

七、奖励设置

(一)自然科学类、哲学社会科学类、科技发明制作类各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及优秀奖。各等次奖分别约占入围校赛作品总数的10 %、20%、30%和40%。

(二)“挑战杯”国赛结束后,学校将评选表彰优秀组织单位、优秀指导教师和先进工作者。

1.优秀组织单位的评选以各学院为单位,累计计算参赛作品的参赛得分,奖励总分排名前五的学院。同时,获得国家三等奖及以上奖励的参赛作品和参赛率最高的学院,直接授予其所属学院为“优秀组织单位”。学院总分计算方法为:学院总分=校级竞赛得分+省级竞赛得分+全国竞赛得分。参赛率=校赛参赛作品数量/学院本科生和硕士生总数×100%。

各等次奖计分方法如下:“挑战杯”国赛特等奖作品每件计200分,一等奖作品每件计140分,二等奖作品每件计80分,三等奖作品每件计40分;“挑战杯”省赛特等奖作品每件计100分,一等奖作品每件计70分,二等奖作品每件计40分,三等奖作品每件计20分;“挑战杯”校赛一等奖作品每件计35分,二等奖作品每件计20分,三等奖作品每件计10分;

2.获得“挑战杯”省赛一等奖及以上奖励的参赛作品,授予该作品指导教师“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获得“挑战杯”省赛二等奖、三等奖奖励的参赛作品,且该作品指导教师在上届“挑战杯”省赛中指导作品获得三等奖及以上奖励,授予该作品指导教师“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

3.获得“挑战杯”省赛一等奖及以上奖励的参赛作品,授予该作品所属学院专项负责“挑战杯”组织协调工作的教师“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三)对于推报参加“挑战杯”省赛的作品,学校将给予一定的项目立项扶持金。按照《四川师范大学学科竞赛管理办法》及相关工作需要,对参赛指导教师、学生予以相应竞赛激励。

八、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学院要充分认识“挑战杯”竞赛作为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性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要结合学校相关工作部署,将竞赛组织工作与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紧密结合,组建工作专班,加强对竞赛组织工作的领导和具体指导。

(二)精心组织,加大支持。各学院要整合资源、创造条件,调动师生参与竞赛的积极性,加大对项目的指导和培训,不断扩大活动的参与面,努力提高参赛作品的质量和水平。

(三)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学院要全方位、多层次、有重点地做好宣传工作,使“挑战杯”竞赛品牌在师生中产生更为广泛、更深远的影响。广泛宣传典型人物和事迹,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实践,推动我校大学生学术科技活动深入开展。

九、其它事项

1.竞赛组委会办公室联系方式

联 系 人:吴老师,13880750484;罗老师,13880878219

邮    箱:scsdtw@163.com

地    址:狮子山校区生态广场二栋509

2.本次竞赛建有作品交流QQ群,群号为741941347,请参赛作品负责人、指导教师加入该群交流竞赛作品相关信息。

3.学校将不予退还各参赛团队报送的作品材料,但对所有报送作品材料的相关内容进行严格保密,请参赛团队做好作品资料备份。

4.本通知是依据2021年“挑战杯”四川省和全国竞赛通知制定而成,如本通知有与2023年四川省和全国竞赛通知相关要求不一致的内容,将以2023年下发的通知要求为准。

 

附件:

1.四川师范大学2023年“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申报表

2.四川师范大学2023年“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汇总表(例表)

 3.关于举办第十六届“挑战杯”四川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活动的通知

 4.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竞赛章程、评审规则、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指引

 5.近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作品选题


 

 

共青团四川师范大学委员会

2023年1月7日





附件1:附件1 四川师范大学2023年“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申报书.doc  (100.00k)[下载]
附件2:附件2 四川师范大学2023年“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汇总表(例表).xlsx  (17.26k)[下载]
附件3:附件3 关于举办第十六届“挑战杯”四川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活动的通知.pdf  (670.98k)[下载]
附件4:附件4 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竞赛章程、评审规则、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指引.pdf  (5,900.44k)[下载]
附件5:附件5 近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作品选题(1).pdf  (768.56k)[下载]

(微信扫描分享)
编辑:校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