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第六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赛获奖项目(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二
时间:2020-09-23 15:54:03   来源:共青团四川师范大学委员会   查看:2194

一、项目简介

随着国民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传统“观光游”已不再满足游客的需要,“科学旅游”、“知识旅游”的呼声高涨,而集自然遗迹和科普教育于一体的地学旅游更是方兴未艾,呈现出跨越式发展的良好势头。本项目为满足游客的多元化需求,以地质公为载体,以科学内涵为纽带,以“学有所获,游有所乐”为宗旨,设计全新讲解词,制定特色科普线路,融合观光、研学、科考、科教等形式。将线下体验与线上产品的推广和普及相结合,能够符合旅游发展的趋势,更能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成员简介

1、指导老师

吴星雨,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助理研究员,多年从事研究生辅导工作,具有丰富的学生管理经验。

彭文甫,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多年任教于地理学专业,从事遥感教学,对地质学方面具有丰富的研究经历和教学经验。

2、项目负责人

左玲丽,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人文地理学专业研究生。参加大学生创新项目获国家级和省级立项并顺利结项,积累了大量的调研经验。2018年负责项目在 “创青春”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中荣获“银奖”“铜奖”。

3、团队成员

景勇,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人文地理学专业研究生,长期担任学生干部,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与协调能力。

陶帅,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人文地理学专业研究生,在旅游规划、GIS空间分析与制图方面具有丰富经验,曾参与学校、学院宣传工作,具有丰富的新媒体宣传工作经验。

李云熙,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人文地理学专业研究生,长期担任学生会主要干部,曾参与过达川区脱贫第三方评估、青白江区福洪镇宅基地退出的调研等,积累了大量的调研与实践经验。

邝婷婷,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自然地理学专业研究生,长期担任学生干部,策划组织大量学生活动,具有丰富的项目策划经验。

三、项目成果展示

 图片2.png


图1.特色地质路线图

四、心得感悟

从一个想法的萌生,到做出切合实际、可实施的计划,再到实践验证,这中间的过程对于一个团队以及其成员是一个锻炼也是一个机会。通过“互联网+”比赛我们收获很多。首先,我们得到了相关行业专家的点评以及建议,无论是对于项目本身还是团队成员来说都是学习的好机会;其次,比赛能让我们看到不同专业学生好的创意以及优秀的作品,提供了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最后,在答辩过程中也提高了个人的应变能力、和表达能力。在项目准备到比赛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从团队创建来说,活动圈子的局限性很难短时间内就能找到合适的队友,团队成员的构成单一,基本都是本专业的同学,虽然保证了较强的专业性,但也缺少技能互补的优势。从项目来说,前期的调研和分析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以及团队成员的配合,没有长时间的积累、实践验证以及资金注入,项目基本是停留在创意阶段,很难有进一步的突破;从比赛时间来说,总体比较仓促,项目展示需要的材料准备不充分且质量不高,很难体现项目的特色及成果。比赛结束后,虽然我们无缘进入四川省决赛,但是项目能够在众多项目中脱颖而出进入院级决赛并且推送到省赛,已经是对项目以及团队成员来说最大的鼓励了。通过这次比赛,我们结合专家的意见以及同伴的优秀经验,发现了我们项目本身的不足之处也找到了改进的方法。我们希望能够不断地发掘自我的潜能,提升自我,并吸取比赛经验继续优化项目,真正做到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和,发现社会热点,解决社会问题。

 

编辑:校团委 李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