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第六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赛获奖项目(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九
时间:2020-10-20 09:09:49   来源:共青团四川师范大学委员会   查看:2048

一、项目名称及简介

项目名称:锂硫电池隔膜改性制备工艺

项目简介:随着电动汽车行业及新能源领域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新型电动汽车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传统锂离子电池受正极材料理论比容量等因素的制约,能量密度已经达到了理论极限。为满足人们对电动车行驶里程及电池能量密度的需求,锂硫电池的出现给予我们更多选择。其中,隔膜材料是锂硫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作用是导通离子传输并防止电池短路。我们团队依托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的实验室资源,研发出一种新型的隔膜材料-原位生长水合硫酸钴材料改性商业隔膜。

二、项目负责人、团队成员和指导老师简介

1.指导老师

赁敦敏,男,工学博士,四川师范大学特聘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香港理工大学博士后、Research Fellow,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入选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在本项目中负责核心技术指导,公司的统筹规划

郑荞佶,女,副教授,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工学硕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能源材料及化学、压电铁电材料。2014年课件《元素周期表》在第14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获高教理科组优秀奖;2019年指导学生参加第12届学术年会获全国一等奖,2019年,2018年指导学生参加省材料设计大赛分获一等奖和二等奖。

2.项目负责人

唐林,四川师范大学化学专业硕士生,本科阶段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 期刊上发表论文一篇,现有共同作者SCI 期刊一篇在投,对科研充满热情,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曾任职于学校党春志愿部,参与数十余次的志愿活动,具有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在工作方面认真负责,具有优秀的管理经验和管理能力。

3.团队成员

鲁晓丽,四川师范大学化学专业硕士生,负责产品研发。在产品技术研发方面有绝对的发言权,对整个工艺流程与产品制备都有成熟的经验,于目前锂硫电池隔膜材料的研究背景、发展阶段、存在的困难等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和独到的见解。

徐国成,四川师范大学财务管理专业本科生,负责公司财务,经过专业系统的财务管理培训,能够对公司收入、成本、利润等进行会计核算,为内部决策和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

邹凯文,四川师范大学化学专业本科生,负责产品的宣传与销售,于社交,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因此具备较好的推广与宣传能力。

田杰,四川师范大学化学专业本科生,负责采购原料,事认真负责,心思沉稳细腻,因此适合采购岗位。

三、项目成果展示

 2.jpg

原位生长水合硫酸钴改性隔膜的制备及应用


四、心得感悟

经过激烈的比拼,此次“建行杯”第六届四川省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高教主赛道终于落下帷幕,很幸运的是我们团队项目“锂硫电池隔膜改性制备工艺”荣获了铜奖。虽然只是铜奖,但却是对我们团队所做出的努力的一种极大的肯定,我们对于这个荣誉备受鼓舞。

初期的团队有我们实验室的两个老师、师姐以及两个化学专业的本科生,撰写项目计划书是因为我们团队一直致力于在做锂硫电池隔膜相关科研工作并想将其商业化。在赁敦敏老师和郑荞佶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初期提交了项目书,通过学校的筛选进入了省赛。进入省赛后,学校给我们分配了一个专业的创业导师黄衍老师来指导我们的项目计划书的撰写以及路演PPT的制作。在黄衍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才知道我们的最初的项目计划书是不规范的,黄老师给了我们这个方向的相关国赛获奖的项目计划书和路演PPT。有了借鉴的模板我们团队就进行了相关的分工,有了分工后大家都各自去搜集资料,然后按着模板进行修改。这期间我们团队也发现了一个问题,我们都是化学专业的学生,对于项目计划书里的财务分析不是很在行,于是我们联系了财务管理的学生,邀请他加入我们团队。此时我们团队算是比较齐全了,然后就一起奋斗改各自负责的部分,改好了后黄衍老师和我们团队的指导老师一起交流,一起在线上指导我们存在的问题,我们记录下我们的问题,然后根据老师们的意见修改。修改了后再发给老师们,老师们又给出反馈意见,周而复始,这样的修改-反馈-再修改,一直持续到提交当天。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受到指导老师们的必要性以及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没有老师们的中肯建议与指导,就不可能有一份合格的项目计划书。这份荣誉的根基是指导老师们无数的修改意见,往上添砖加瓦就离不开我们团队每个人的精诚合作与密切交流。据我所知,我们团队的小伙伴为了搜集资料会奋斗到凌晨,然后第二天早起继续工作。一份项目计划书和路演PPT要臻于完美,在那段时间工作量还是比较大的。大家都凝成了一团气,都想要把它做好,所以我们的高效率完成离不开每个人的合作。获得铜奖也是对我们工作的一种肯定,内心充满了满足感。感恩赁老师和郑老师让这个项目萌芽,感恩黄老师和团队指导老师的宝贵意见让这个项目趋于成熟,感恩团队里的每一个伙伴日日夜夜的付出,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感恩时光不负有心人!

编辑:校团委 李强

  • 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 五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