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第十六届“挑战杯”四川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专家讲座举行
[共青团四川师范大学委员会]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21年5月23日
  查看:273
  来源:新闻中心、校团委

5月23日下午,第十六届“挑战杯”四川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新未来”专家讲座在龙湖剧场举行。四川师范大学副校长郭朝辉,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四川大学曹顺庆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西南交通大学陈辉教授,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级教学名师、四川师范大学巴登尼玛教授出席,省内81所参赛高校师生代表和我校师生共计900余人聆听了讲座。

1621775401659648.jpg

郭朝辉在致辞中代表学校向参加活动的嘉宾表示欢迎,向支持本届“挑战杯”赛事举办的单位和个人表示感谢。她指出,举办第十六届“挑战杯”创新未来专家讲座,是四川师范大学的责任和荣耀。长期以来,学校立足区域发展,主动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学科综合优势和区域优势,扎根巴蜀大地办大学,致力于把学校建设成为“人民教育家诞生的摇篮、优秀校长成长的基地、优秀教育教学成果转化的平台、国家和四川省教育的高端智库”。学校努力构建促进学生科研创新全链条教育体系,促进创新、创业、专业教育的紧密融合,逐渐形成了专创融合的“四川师大模式”,致力于培养“三心四能五结合”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她指出,青年大学生既是国家未来创新的排头兵,也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生力军。身处新时代,面临新机遇,培养创新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开拓创新视野,是当代青年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和核心技能。只要敢于创新、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做一名新时代的创新者,必定能够成就美好未来。她对同学们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勤于观察,培养创新意识;二是独立思考,敢于标新立异;三是刻苦学习,丰富知识储备。

1621813178730070.jpg

在主旨报告环节,曹顺庆结合自己求学、访学、教学等生涯回顾,分享了他在学术道路中的三点体会。一是中西贯通。他强调,博古通今、学贯中西,是非常重要的人文素养。要潜心原典,就要打好中西学问根底。二是虚心学习,尤其是向大师学习。他回忆与钱学森、季羡林、钱钟书先生的通信,展示了学术与人生的相互交融和彼此照见。三是勇于探索。他指出,要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探索新问题。同时强调,只有在基础厚实、建立文化自信的基础上,用自己的眼光去创新,才能有自己的创新。

1621775463759973.jpg

陈辉在报告中指出,科研创新必须紧贴国家和人民群众的重大需求,坚持以服务社会发展为导向。他介绍了他和团队近年来立足轨道交通国家发展战略,致力于高速动车组关键材料与焊接技术攻关的具体情况。基于国家高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发展战略,他和团队攻克了高速列车激光-电弧复合焊接关键技术及装备的升级再创新关键技术,突破了高速重载铁路关键耐磨材料及零部件先进修复及再制造技术,为中国高铁事业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他强调,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长都是艰难曲折的,我们只有不怕困难,迎难而上,才能取得胜利的果实。

1621775484718761.jpg

巴登尼玛在报告中从“建构自己的思想”“情感与胸怀”“实践理性”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他指出,思想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思想是具有方法的,是需要创新的。情感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人是一种精神性的动物,我们所追求的自由不受结果和效益的影响,不受外部评价和自我爱好的影响,而是作为人生境界的理解去实现的。他强调,在实现目标时,要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既要有理论假设,又要进行可操作、易推广、可持续的实践操作;要注意正义与正当的关系,做人要讲情义、有信任,要具有超我意识和大局意识。

1621813206151220.jpg

在圆桌交流环节,曹顺庆和巴登尼玛两位教授与青年学子们围绕世界创新发展趋势、国家重大课题、创新人才培养、科技强国梦和大学生创新创业等主题展开面对面互动交流。

同学们纷纷表示,此次专家讲座大咖云集、精彩纷呈,给大家带来了一场学术盛宴,在智慧和思想两个层面都受益匪浅。同学们将保持积极饱满的精神状态,求知若渴、追求进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向上提升自身素养,牢牢把握历史新方位和时代新特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青春力量,在百舸争流中劈波斩浪,在千帆竞发中勇立潮头。

1621776901245963.jpg

1621775524686693.jpg




(微信扫描分享)
编辑:李聪 陈星怡 吴茜 曹歆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