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第三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展播 | 罗小馒:云南目前最火的“罗三长红糖馒头”
[共青团四川师范大学委员会]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18年1月9日
  查看:6566
  来源:

   

 

 

1.5元买个馒头,1.5元或2元买个包子,可不要轻看了这包子铺!

单单一个红糖馒头,他和合伙人就拥有了5家自营店和131家加盟店,两年没到,就卖出了7800万个红糖馒头。这可以算得上是云南最火的馒头了!在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金奖。

 

红糖馒头哥 罗三长

高中时就开始打工创业

单靠红糖馒头,真能做那么火?没听过罗三长创业故事的人,可能都很怀疑。那么,就与罗三长来个邂逅吧!

9月27日上午9时20分,位于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的滇池学院,由于是上课时间,能遇到的学生很少。罗三长现在是滇池学院大四学生。只见他双手插在裤兜里,背着个双肩包,瘦瘦的,但精神气十足。

由于学校里的咖啡吧还没开门,记者和罗三长就随意找了个凳子,开始聊起他与红糖馒头的故事。

别人高中时忙于功课,为高考拼搏,但他早已经深深扎进社会大熔炉中。

2009年,他进入高中,成为学生会主席,随后成立了一家人力派遣公司,积累了人生中宝贵的经验;在新东方学习过烹饪,拿到了新东方二级厨师证,高二时做过中餐厅;2012年,外出务工时遇到黑中介,虽然最后工资追回了3万2,但8万被坑。

上大学后,他利用寒暑假打工,2014年在云南省德克士总部打工、2015年去了广东省石碣市龙地村模具厂。

为做好包子去台湾取经

赚钱,人人都想,可你知道搞什么最赚钱吗?很多人回答不了。

“馄饨是最赚钱的,下来就是米线,再下来就是包子馒头了。”罗三长说,“馄饨是搞不出花样来的,创新突破性很小。米线在云南已经很久远了,很难突破创新,所以就想到了包子馒头。”

别看只是几句话,但如果没有深入调查、在餐饮业的摸爬滚打,是难有这番见解的。

“馒头在整个中国,一般都是以白馒头为主,毕竟大众吃的只有白馒头。我想着就从面食切入,从面食切入的话就想到了云南本来就有的红糖馒头。那么,我的红糖馒头就要与原来有的红糖馒头在制作上方法上不一样。”

2015年7月暑假,他和后来的一位合伙人去台湾,不为玩,就为“取经”——台湾的小吃很出名,包括红糖馒头。

从一个店扩张到了136家

2015年11月8日,罗三长的首家“罗小馒红糖馒头”店开业。他在学校食堂租了一块地方,开店第一天就盈利1050元。

为推广自己,当了解到有很多老师都是很早赶着校车来杨林上课,没有时间吃早餐的情况后,罗三长就想到了“爱心早餐计划”:给所有上班的老师送一杯豆浆、一个馒头、一张名片,主要是为了推广品牌和获得更多支持。通过这次活动,不仅红糖馒头店在校内人人皆知,而且还有很多老师一天不落地来店里买馒头。

随后,“红糖馒头”开进了西南林业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到现在,他同合伙人已经拥有5家直营店、131家加盟店;从地域上来说,昆明有75家,州市有61家。已累计销售7800万个红糖馒头。

为什么他的红糖馒头能这么成功呢?“我们用了互联网产品思维和工匠精神去做。”罗三长说。小作坊要的是如何卖出去最多,而他们想到的是怎么让消费者喜欢,追求更好的迭代。“红糖馒头之后,一系列适合不同人群的子产品就出来啦。”

“馒头不仅仅是馒头,而是要把馒头做成法式软包。”不满足于现状,扩大规模是罗三长一直在思考的。他正与技术人员研发红糖奶黄包、红糖发糕。他希望有更多甘蔗、小麦种植户加盟他的红糖馒头品牌,从原材料环节进行把控,让红糖馒头能够走出云南。

创新要接地气才能萌芽

9月18日,在第三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罗小馒红糖馒头”获全国金奖。“红糖馒头”一下子让人惊讶了。

为什么“红糖馒头”也能获奖金?这说明,小项目也能成就大事业,创新不一定要高科技,只要是“接地气”的创新,有益民生的创新,创新的种子就能生根发芽。

只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搞创新,创业才能获得成就感;只有从小项目做起,才能让自己在市场上逐渐站稳脚跟,才能让自己拥有更多自信和勇气去闯市场的新天地,并让自己的理想变成现实。

罗三长说:“我觉得我们的项目,不仅仅是一个馒头,而是是一个极具发展的项目;它不是一个凉馒头,而是一个有温度的馒头。”

“创业过程中,我也曾遭遇过很多挫折,而且现在还只是个学生,还需要多学习和积累社会经验。我今天的成功,是与我的坚持分不开。太多人把小事不当事,大事当作麻烦事,最后一事无成。”罗三长认为,他最大的成功就是敢想敢做,且善于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借全国总决赛的舞台,罗三长发起了《全国高校500+小馒人合伙加盟计划》推动大学生就业,同时他已经注册了“罗小馒”品牌商标,计划将他的馒头覆盖到更多省份。

来源:春城晚报、云南大学滇池学院、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分享)
编辑: